我认为自己是个老师。老师的幸福在于学生理解并占有了我们的思想,并视为己出。学生们是宝石,我的角色只是把他们磨光一点点。最后,我会被忘记,而他们还在那里。

——詹姆斯·马奇

2018年9月27日,斯坦福大学教授马奇(James G. March)去世,享年九十岁。世间从此少了一位大师。

马奇是我最佩服的智者, 是比任何中国人更像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君子、士大夫、大儒。他是最有创造力的诗人、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教育家,还是计算机模拟领域的先驱;更是最懂管理与领导本质的人。

马奇用自己九十年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生活上的「君子不器」、「名利如浮云」与爱情上的「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作为一位杰出的组织和制度理论大师、管理决策学派的集大成者,詹姆斯·马奇教授的研究纵横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他的一生荣誉头衔无数:

除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艺术科学院院士,美国公共管理学院院士、美国管理学院院士、美国教育学院院士外,马奇教授还获得了18个不同国家和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管理大师詹姆斯·马奇
管理大师詹姆斯·马奇

01低调的传奇:一尊令人仰望的学术丰碑

1928年1月15日,詹姆斯·马奇出生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后来在威斯康星州长大。

孩提时期,马奇成长在一个兄弟姐妹都很聪明的家庭。从小,父亲教育一家兄妹「不要自以为高人一等」,这一原则始终被马奇铭记在心,并于此后践行于数十年的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之中。

1949年,21岁的马奇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第二年,顺利取得耶鲁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1953年,马奇获得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他前往卡内基梅隆大学,担任心理学与工业管理学助理教授。

正是在这里,马奇与知名管理学家、组织决策理论大师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1916~2001,唯一一位管理领域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结下了深厚友谊。

1958年,马奇与众所周知的跨学科天才,图灵奖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双得主西蒙合著出版了经典著作《组织》(Organizations)一书。

作为决策理论学派的两位大师,该书也是马奇和西蒙的唯一合著。《组织》一书的出版,宣告了「组织」作为管理学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诞生,在此后的数十年备受关注和引述,成为组织管理理论的奠基之作。

1963年,马奇教授与理查德·西尔特合著《企业行为理论》(A Behavioral Theory of the Firm),再次迅速引发学界关注,被奉为组织研究的经典。

马奇智慧
马奇智慧

1964年,他离开卡内基梅隆大学,把自己的研究扩展到整个社会科学。

1970年,马奇开始在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任教,直到1995年荣誉退休。
在斯坦福执教的25年间,马奇不仅担任政治学和社会学教授,还兼任心理学、管理学和教育学教授,是名副其实的「多领域大师」(professor of everything )。

1972年,马奇与迈克尔·科恩、约翰·奥尔森提出著名的“垃圾桶决策模型”(The Garbage Can Model)。这一模型指出:不管问题发生在何时何地,人们都会以此为机会,来实施他们早已选定的解决方法。这会影响到决策的制定过程和最终结果。

1984年,因对管理学的突出贡献,马奇教授获得美国管理学会奖。

1994年,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思考和酝酿,马奇先生出版了《决策是如何产生的》一书,从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角度出发,深刻分析了决策的产生过程。该书详细介绍了他与西蒙奠基的组织研究的「有限理性」流派,也成为今日行为经济学基础之一。他为书中深刻的理论佐以大量趣味生动的例子,既便于读者理解和运用,又为勤于思考的读者带去无尽的启迪。

1995年,67岁的马奇教授在斯坦福大学光荣退休,因其杰出的教学获得了斯坦福大学沃尔特奖。四年后,他再次获颁美国管理学会杰出学者奖。

2005年,《论领导力》(On Leadership)一书出版。这本书源于马奇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开设了15年的”组织领导力”课程。他在书中指出:胜任力、主动性、认同感、协调力是领导力的四大核心。

大师马奇
大师马奇

他认为,即使一个人并不居要职高位,仍然可以作为一个领导者,发挥领导力,推动变革与进步。

马奇曾将人类的知识体系划分为模型、故事、行动三者。在模型上,科学家是典范;在故事上,作家是典范;在行动上,创业者是典范。

那么,有哪些智者能同时在模型、故事、行动三者上取得杰出成就?一位科学家,不是一位好的诗人;一位诗人,难以影响成千上万人的行动。

多数智者,只能在单一维度胜出。而马奇知行合一做到了全方位的胜出。

马奇的魅力不仅仅是他渊博的学识,更是来自他那犀利独到的学术视角,特立独行的学术风格,源源不断的创造性思维和那幽默机智的谈吐。

从日常生活中的家庭教育、友人互动,例行教师会议,直到企业兴衰、美国总统决策,林林总总的社会、政治、经济现象,一经他的目光审视,便有着出人意料、超凡脱俗的意义解析和洞见,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大家都说,从马奇的眼睛里看到的,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是一个“马奇的世界”。正是这奇妙精彩的马奇世界,吸引了众多学术追随者。

马奇始终主张学术要面向学术,面向真实世界。

如此,他才提出、发展了有说服力和生命力的学术理论,如垃圾桶决策模型、足球场决策模型,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学术与生活的相连,真正相信学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

也正因此,马奇才成为世人心中的大师。

James G. March, 1928–2018. Courtesy of Stanford GSB
James G. March, 1928–2018. Courtesy of Stanford GSB

02在斯坦福讲领导力的诗人

在辉煌的学术成就之外,詹姆斯·马奇热衷于写诗,并曾先后出版过9本诗集,是一位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并且将诗歌广泛应用到管理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并指导领导者的行动。

马奇一生信奉父亲传递给他的价值观——「不要自以为高人一等」,也因此,他从不居高临下给任何人提建议。

不过,当人们问及「如何提高领导力」时,马奇却认真劝告「你应该读诗」。他是这样回答别人,更是这样实践的。

在斯坦福的领导力课堂上,马奇常常开出一串经典文学作品的书单,供学生通读、讨论。其中有莎士比亚的《奥赛罗》、萧伯纳的《圣女贞德》,还有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以及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他坚信:领导力的基本问题和人生的基本问题没有什么不同。而对于人生的基本问题,伟大的文学作品很可能比社会科学谈论得更好。

从文学经典中提炼领导力精髓,或许是马奇教授在管理教育领域的独创。在一次访谈中,他谈道:

我们的义务之一——如果可能的话,让生活变得更加美丽一点,尤其是在我们的平常生活之中。对于那些能够打理一个小小花园,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的人,我心存倾慕。同样,对于那些能够写出优雅的备忘录,把它们看作诗歌而非仅仅文件的经理人,我心存倾慕。

马奇认为,「学问有个特征比有没有用更重要,那就是美不美」。马奇说诗是心灵之美中超然人性的瞬间闪光。他认为「写诗是思索和增加那些美的一种方式,也是思索和增加那些美存在于生活垃圾桶这一荒谬性的方式」。

马奇建议所有的领导者阅读诗歌。为什么?

凡高《向日葵》
凡高《向日葵》

领导者经常面临一个问题:他们所生活的世界,一方面要求他们清晰(目标清晰,决策正确…),一方面世界本身并不清晰;二者相互矛盾。因此他们必须说一套做一套,很多人无法忍受这一点。

马奇说,「诗歌是表达、审视怀疑、悖论和矛盾的天然媒介」,马奇说,「大多数时候,诗歌透过两个镜头看世界,一个清晰的,一个模糊的。

因为生活既清晰又模糊,人既可敬又卑鄙。两方面同时存在,你必须同时看到它们,不要妄图调和它们之间的冲突,而要把它们都看作人生的本质」。

马奇用管道工与诗人来形容伟大领袖的本质。他甚至在商学院开设领导力课程,用贞德、堂吉诃德等文学人物的故事,去剖析领导者常常面临的矛盾。

2003年马奇拍了一部电影《激情与纪律——堂吉诃德的领导力》,电影中马奇有这样一句旁白:

我们生活的世界重视现实的期望和清晰的成功,堂吉诃德两者皆无。但是尽管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他坚守愿景和使命。他坚忍不拔,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谁。

马奇关于堂吉诃德这句话,表达了对其精神的推崇:游侠骑士之所以让自己疯狂,既不是为了别人的嘉奖,也不是为了别人的感谢。游侠骑士的愚蠢行为不需要辩护。

03顶级管理大师-朴素的教师

马奇先生一生低调,不比德鲁克在企业界的斐然声誉;但他治学视角独特,纵横跨越多学科领域,早已诲人无数。

虽被管理学界誉为“德鲁克之后的顶级管理大师”。但他本人并不愿意被人称作大师。他对自己的定位是——教师。

2003年,两位管理咨询师罗伦斯·普赛克(Laurence Prusak)与托马斯·戴文波特(Thomas H. Davenport),首先调查了世界上最大的企业CEO常常引用的管理大师名言。然后整理出一份管理大师清单,询问这些知名的管理大师,谁是你心目中的大师?

结果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德鲁克,第二位是马奇好友西蒙;第三位正是马奇。 如果按照世俗推论,马奇从事的研究与管理、组织、企业密切相关,那么马奇理应名利双收。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马奇拒绝担任任何公司的顾问。平生只以私人身份给当时身为花旗银行总裁的好友支招。

对于马奇来说,他宁愿从事纯净的教育工作,不愿让自己的研究像众多与企业走得近的学者一样,受到利益污染。不止一次,我为马奇晚年退休时,在斯坦福大学晚宴上的致辞而动容:

大学只是偶然的市场,本质上更应该是神殿——供奉知识和人类求知精神的神殿。在大学里,知识和学问之所以受到尊重,主要不是因为它们能够造福个人和社会,而是因为它们象征、承载并传递着有关人性的见解。
高等教育是远见卓识,不是精打细算;是承诺,不是选择;学生不是顾客,是侍僧;教学不是个人工作,是圣事;研究不是投资,是见证。

马奇与爱人Jayne 厮守一生,两人二十岁时结婚,生育四个孩子。就像纳博科夫将一生所有著作都献给薇安一样,马奇将自己的九本诗集都献给了Jayne 。

几年前,Jayne不幸患上阿茨海默症,记忆一点一点消失掉。虽然医生与家人反对,但马奇依然坚持住到Jayne的病房中。他说,即使她认不出我了,但是我的存在能令她心安。

8月28日,Jayne 不幸离世。而马奇,在一个月后同样不幸离世。七十年岁月,彼此相濡以沫,相敬如宾,虽不能同生,挽手至终点。

大师马奇
大师马奇

马奇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信任、爱与学习。在一生挚友西蒙去世后,马奇代表西蒙的家人、师友,主编纪念文集——《那位一生追寻人类智慧模式的男人》(Models of A Man),为20世纪最伟大的通才送行。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一代思想丰碑的「诗意」人生定格于此。
而你我何其有幸,曾与伟大同处一个时代。
最后,就让我们以马奇教授的一首小诗作结。
以此,向这位时代的巨擘献出一份纪念和缅怀。

Success

No one needs him
after he’s gone.
No one who stays
depends on him,
if he has done it right;
No one asks
why flowers grow,
or how a summer ends,
or notices long
that he has gone,
quietly into the dark.

March, James G. 1980.
Pleasures of the Process.
London: Poets’ & Painters’ Press. (p. 98)
致敬永远的大师,詹姆斯·马奇!R.I.P

参考书目
《马奇论管理:真理、美、正义和学问》东方出版社,2010年12月
《经验的疆界》东方出版社,2017年7月
《决策是如何产生的》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10月
《组织》(与西蒙合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5月
《论领导力》(与韦尔合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5月

备注:君子不器
一、《易经》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无形的道体,形而下是万物各自的象、用。所以君子不器的意思是:君子不会拘泥于形式教条,他要去领悟万物之道。
二、古代的“器”,专门指具有某种功能的事物,鼎,就是酒器。戈,就是武器。君子不器的意思是:君子通才,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三、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满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所以君子不器的意思是:君子心怀天下,思想无边、度量无边。
综合以上三点

芒格学院
芒格学院

愿你在探索智慧的路上走得更远~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