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理解人类智慧的核心,本文的重点是对模式识别的概念进行清晰的解释,并运用生动的案例去深化这个概念,阐述模式识别与人类智慧之间的关系,最后引起读者对认知训练的关注。

——哲学家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

智慧通俗来说就是拥有应对变化的能力,即一种高度发达的处理包括“重要但不确定的事情”在内的基本生活能力。

许多人都相信追求新颖是年轻人的特质,而智慧是老年人的特质。心理学家设计了一项很好的实验,让实验对象回答人们在不同年龄有哪些不同的特质。

大多数实验对象认为,人们20多岁时的主要特质是好奇心和清晰思考的能力,而要到50岁以后,智慧才会成为主要特质。

在对各种特质的选择上,许多人将智慧列入了最想要拥有的特质之一。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大脑也是人体的一个器官,会发生增龄性的自然衰退,大脑的生命周期可以简单分为三个阶段:发育、成熟和老化。随着衰老,整个大脑会不断发生改变。

每隔10年,成年人大脑的重量和体积就会缩减大约2%,而脑室(大脑深处含有脑脊液的腔体)会变大,脑沟变得更加深刻。这些变化表明脑组织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萎缩,这是大脑衰老的正常情况。

大脑衰老是生理上的自然体现,我们也能够理解天才(及才华)的特性通常和年轻挂钩,智慧和能力则是成熟的果实。莫扎特顽皮的鬼脸是天才专属,托尔斯泰沧桑的面庞是智者特有。

哲学家、心理学家和诗人都已注意到智慧和青春的置换。智慧和能力似乎是衰老的回报。

可是,智慧和年龄的增长关系究竟是什么关系呢?难道衰老就意味着智慧的自然增长?肯定不会是这么简单吧!

为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本文我们将引入两个概念。

首先最重要的是理解模式识别能力的概念,所谓“模式识别”,指的是生物体将一个新的对象或一个新的问题识别成已经熟悉的一类对象或一类问题的能力。模式识别能力能帮助我们应对复杂的现实世界。

早在婴儿时期,我们就开始了模式学习,比如婴儿第一次看到猫的时候,并不知道是什么动物,但经过重复看了一些猫的形象或图片后,就在大脑中生成一个猫的模式,以后只要遇到符合这个模型特质的动物,婴儿就会马上调用模式识别出它是猫。

高阶的模式识别能力只要观察专家如何解决问题就能明白,查理芒格能够在两分钟之内把任何复杂的商业模式讲清楚,伟大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能够扫一眼写满晦涩数学公式的几页纸,然后随口得出结论:“看起来是对的。”

真是毫不费力的分析能力!!因为费曼能够调用大量的认知模式去快速识别问题,得出结论。

模式识别能力对于我们的心智世界来说是基本能力。没有它,任何对象和问题都会变得全然陌生,我们也无法将先前的经验运用到应付其它对象和问题上去。

关于大脑二元性的最新观点表明:左右半脑的分工是不同的。

右脑负责认知新事物,大胆且敢于冒险,是未知和神秘领域的探索者。
左脑储存知识和稳定的模式识别装置,使个体能够高效处理常规的情况。

研究表明,心智控制自右脑向左脑的转移是一个普遍规律,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学习过程的本质。

一个人在学习新事物或面对新问题时主要依靠右脑进行处理。但一旦个体熟练掌握了这种情况,左脑的主导作用就变得明显起来,因为应对问题的模式一旦形成,就会存储在左脑里。

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掌握的专业技能,也在证明这种自右向左的转移。学习新技能执行任务的新手表现出明显的右脑激活,但熟练的专业人员在执行相同的任务时表现出了明显的左脑激活。

音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音乐小白听到旋律时,右脑运转得更为积极且特别活跃,但在受过专业训练的音乐家那里,情况正好相反:左脑运转得更为积极且特别活跃。

随着婴儿向成年的转变,我们积累了各种模式,能够驾轻就熟地应对新情况。这些即用型模式一旦形成,就主要存储于左脑;随着模式库的增大,个体会越来越依赖左脑,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它。

我们也逐渐习惯使用快捷方式解决问题,摆脱应对新挑战时需要的艰苦脑力劳动,并运用模式识别过上了更高效率的生活。

实际上,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扩充“模式图书馆”。

新手在思考分析问题的时候,往往觉得每个问题都是新问题。而专家看问题的时候,由于经验很丰富,往往能够一眼看到问题背后的“模式”,能够观察到问题的整体特征,并能快速聚焦到有异常的部分,支持自己进行判断。

模式识别就是一种直觉上“根据经验做出判断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

专家看似半秒钟轻而易举做出判断,却并不简单,这是长期努力、大量训练,把知识经验内化,最终形成模式识别的能力。

大量经验产生的“模式识别”力。正是他们把大量理性思考和经验判断,内化成模式识别的直觉判断力,才能在瞬间做出正确的决策。

因此,最厉害的专家高手总是在关键时刻,直指要害。

如果一个人头脑中能形成大量认知模式,并且每一种模式都浓缩了大量相关经验的精华,那么我们就已经获得了“智慧”,一个人掌握认知模型的数量和相关的经验,将直接决定他的认知水平和决策能力。

而智慧的重要先决条件包含“丰富的事实性知识(是什么)”和“丰富的程序性知识(如何运用)”,本质上就是大量模式+大量经验的组合,而积累这样的知识显然需要很长时间。

那就意味着年龄越大,积累的认知模式就会越多,直觉决策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累积。

现在你也许有一点点明白了,为什么我们总是说老年人拥有智慧,虽然智慧不只是这么简单,还关乎精神状态和道德因素,但拥有大量的认知模式确实就是智慧的核心要素。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实生活中需要刻意创造新的心智模式结构的认知任务似乎在减少。相反,(广义上)解决问题越来越多地采用模式识别的形式。

遇到新问题时,通常新问题也不是无中生有,终极细化下去总是一些既有问题的排列组合。我们很可能只需调出先前存在的一个模式,或是对已经形成的认知模式稍加修正,就能应对未来日渐增加的认知挑战。

渐渐地,解决问题与其说是做出决策,不如说是模式识别。

许多人在步入老年后,他们也许丧失了一些或大部分心理运算能力。他们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也许大不如前,却依然还能清晰地思考与决策,例如巴菲特、查理芒格、比尔盖茨、基辛格……..

他们都是高龄人士,却几乎不受增龄性神经衰退的影响。依靠的正是几十年形成的丰富模式识别能力,从而能应对许多不同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仿佛熟门熟路一般。

丰富的模式识别能力让他们调用少许的神经资源就能应对问题。

赫伯特·西蒙曾经说过,模式识别是我们可支配的最有力的认知工具。

杰出人物的经历清晰地表明,模式识别机制能在很大程度上抵挡大脑老化的影响,该机制对心智退化的保护意义深远,以及一个人头脑中存储的众多成熟基本模式的强大效果可以完整地保存到更高龄的生命阶段。

如此看来,作为一种能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轻松强大的模式识别是长期以来不断心智挑战成就的巅峰和回报。

我们的人生旅程植根于心智生活。

经验丰富的心智生活——毫不畏惧地直面频繁的心智挑战——回报给我们的是巨大的认知工具宝库。当我们渐渐老去,这些认知工具赋予我们强大力量,使我们免受大脑衰退的影响。

那些乐于在日常生活需求之外追求精神挑战的人,会给他们的智力和大脑提供强大的保护,活跃的心智生活任何时候都不该停止,它应该持续到高龄阶段。时间越长,回报越多,即使步入高龄后,也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有健全丰富的心智生活。

如果我们年轻时用好奇和探索播下思想的种子,并在人生的成长历程中进行照料和培育,那么智慧就是思想作物丰收的果实。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步入拥有智慧的“黄金岁月”。

和所有热衷于探索智慧的人一样,我也在不断积累模式识别策略,希望能够理解世界并以较高的效率生活。这些模式以及那些将要加入我的智力库的模式,将是我一生经历的总和,包括所有在心智世界奋斗和懈怠的时刻。

生命总是有限的——我们都知道这一点,年轻时懒于动脑会危及年老时的大脑,不要浪费那些“可塑性”强的青春年华。也不要停止对自己心智的探索和锻炼。

这不仅适用于头脑,也适用于身体。

最后考虑到未来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也更该如此!终其一生的心智锻炼、学习、实践、探索和思考永远都不要放弃,没有谁生来就是智者,只有经受长途跋涉的艰苦,你才能成长为智者——我指的是心智的长途跋涉,它是通向智慧的阶梯。

变老是智慧的代价,但智慧本身是无价之宝。当智慧降临,心智的黄金时代就将开启。

芒格学院
芒格学院

愿你在探索智慧的路上走得更远~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