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不是实际的疆域,只有经由感官经验所塑造出来的世界,而没有绝对真实的世界。

——佚名

在讨论一个理论,尤其是一个人文社科领域的理论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基本的认知:任何理论和方法都是有限制条件和适用范围的。

在人类的认知和知识体系中,只有两个领域的理论是无法辩驳的。

第一个是数学

数学的许多基础理论被称为公理。所谓公理,就是人类公认的道理。公理不接受反驳,如果公理错了,那人类的认知就会坍塌。

第二个领域是逻辑

人类思维和语言的逻辑也不可被证伪,逻辑甚至是数学思维和推导的基础。人类遵循同样的逻辑,才能在某些事情上达成共识。

除了以上两个领域,几乎所有能称为科学的理论方法都应该具有“可证伪性”。即使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物理学家也已经证明它在特定条件下是不适用的。

“地图不等于疆域”这个概念最早由波兰科学家阿尔弗雷德·科日布斯基(Alfred Korzybski)在他的著作《人类的非亚里士多德系统》中提出。

具体来说,地图可以指代人们对事物的感知、理解、描述、概念、模型、理论等是经过人类的认知和思维加工后的产物;而疆域则指的是事物的真实情况、本来面目或客观存在的实体。

作者指出,人们通常会把他们的认知(即地图)误认为是现实本身(即疆域)。然而,这种认知往往是片面的、有限的,甚至是有偏见的,无法完全代表现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换句话说,我们的认知、理解、信念和观念,都只是现实世界的一种模型或映射,而不是现实本身。我们可以使用这些模型和映射来理解和解释现实,但我们不能把它们等同于现实。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把地图误认为疆域呢?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自然的倾向,就是喜欢通过简化和概括来理解复杂的现象。

这种思维倾向能帮助我们快速做出决策,节省认知资源。然而,这种思维方式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首先,会使我们忽视那些不符合我们的模型或映射的信息,导致我们的认知有偏见。

其次,这种思维方式会使我们过于依赖现有的模型或映射,抑制我们的创新性和灵活性。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我们的地图并不等于疆域。我们需要保持开放和谦卑的态度,不断地更新和优化我们的地图,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疆域。

查理芒格说:人类的大脑和卵子的运作方式非常相似,当一个精子进入卵子,卵子就会自动启动封闭机制,阻止其他精子的进入,而人类的大脑也呈现这样的倾向。

这句话其实说的是人的一种先入为主的认知偏误,这也是人产生“铁锤人综合症”的原因。

人类还有另外一种认知偏误叫做路径依赖,当我们看到一个强大的模型或者是一个方法,运用良好的时候,我们总是倾向于过度应用它。

碰到很多问题都会想要用这个方法去思考和解决,而忘记了模型的局限性。

各种认知偏误结合起来,会引导人错误的选择思维模型,而用错误的模型就好像吃错药一样,会导致决策的巨大失误。

所以查理芒格说:你必须比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最有资格反驳这个观点的人,还要了解这个观点的缺点和局限性,只有这样你才配真正拥有这个观点。

说的就是要了解每个模型适用边界的重要性。

统计学大师乔治·博克斯也曾经说过,所有的模型都是错的,它们只在特定的尺度上成立。假如只用一个模型观察世界,就会让真理成为公式的牺牲品。

希望你能真正理解,思维模型不是万能钥匙,它都 有自己的应用场景的局限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到思维模型的局限,才能发挥出它们本身的功能。同样的,也只有了解了自己思维的局限,才有改进思维的动力和方向。

地图不是疆域-

“地图”历来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它们是传递知识的宝贵工具。当我们进入一个此前不甚熟悉的全新领域时,最好有一张地图在手。

不管是第一次去往某座城市旅行,还是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我们都可以使用地图来提高应对能力。

但“疆域”会随时发生变化,并且变化的速度有时会超过地图或模型的更新速度。我们可以且应该根据自己处在这一疆域的亲身经历来更新地图,这也是完善的地图构建方式:

由探索者创造的反馈循环。

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探索者通过与现实的交互、收集信息、分析结果,并根据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行动或策略,从而使地图或模型更接近现实的疆域。

知道了地图并不等于疆域,我们就能更好地应用这个思考框架来改善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在决策中,我们可以通过扩大视野,寻找和考虑更多的信息和要素,来优化我们的决策地图。我们也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决策模型和工具,来切换和使用不同的决策地图。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批判性思考,来检验和优化我们的学习地图。我们也可以通过交叉学习,来获取和使用不同的学习地图。

在商业决策中,不能仅仅依赖过去的经验或某个成功的案例(地图),而要充分考虑当前的市场环境、竞争对手、消费者需求等实际情况(疆域);

在人际沟通中,我们可以通过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来更新和优化我们的人际地图。我们也可以通过同理心和共情,来切换和使用不同的人际地图。

总的来说,“地图不等于疆域”的思考框架,是一种深刻而强大的思维工具,它不仅揭示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和变化的世界。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唯有勇敢地探索未知的疆域,不断地更新和优化我们的地图,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这个美丽而复杂的世界。让我们一起,用心地生活,用心地思考,用心地行动,创造我们自己的人生疆域。

芒格学院
芒格学院

愿你在探索智慧的路上走得更远~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