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是一切智慧的开端。Knowing yourself is the beginning of all wisdom

——亚里士多德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瞬间——刚加入一个新团队(或新班级),面对大多数成员时,你会觉得有些人很low,认为自己比他们优秀,最其次也会在整个集体的平均水平之上。

然而,某一天聚会时,经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你了解到他们的学历、工作学习经历、家庭背景等等之后,突然醒悟,发现自己原来不过如此

是的,这就是自我认知错觉,也就是证明你还不够了解自己。

认识自己是一切智慧的开端
认识自己是一切智慧的开端

不了解自己的人,往往容易情绪化,缺乏安全感,经常焦虑,且缺乏努力的动力。

如果不能完全的自认自我,往往会被动接受社会的安排,不会主动出击,去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事情。

经常阅读名人传记的,应该清楚乔布斯、贝佐斯、马云这些顶级企业家的故事。

在当时的环境中,没人觉得他们会成功,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能把生意做得这么大,但他们清晰知道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于是,乔布斯花了7个月时间去了印度学习禅修;贝佐斯放弃银行信托公司副总裁,开始创业;马云放弃大学教师岗位,开始创业。

所以,了解自己不一定就能成功,但是不了解自己必定会碌碌无为。

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

而这种了解自己的能力,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

自我认知指的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

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前提。

学术上的解释很复杂,而我们只需要把自我认知简单理解为:一种清晰地认识自我的意愿和能力。

这种意愿和能力包括了解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别人眼中的我们是怎样的。

自我认知能力绝对算得上是21世纪生存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因为如今的信息高度爆炸,杂乱无章的信息极易让自己迷失了方向,只有认清自己,才能有效筛选无意义的信息。

且经过多数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能更清晰、准确认识自己的人往往会作出更明智的决策,建立更优质、满意的亲密关系和职业关系,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并且更加自信。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就会产生自卑感,缺乏成功的信心,并且做事会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其结果是什么事都做不好。

相反,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就会高估自己,导致盲目乐观,自以为是,其结果往往是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最终被多数人孤立。

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

既然了解了自我认知对于个人成长的必要性,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快速地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呢?

(1)保持阅读的习惯

保持阅读优秀书籍的习惯,是摆脱野蛮和愚昧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由于地域和民族文化的限制,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事情,不外乎局限在特定有限的空间内。

就如我们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不过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城市里,除了旅行之外,从未有深度接触其他空间的事物的机会。

而这种完全通过生活经验磨砺出来的自我认知,往往带有很强的局限性,但阅读所能带来的体验,是具有无限可能的,每一个文学作品都浓缩了那个年代那个空间的人情世故。

每一本优秀的传记都浓缩了作者一生的思考和抉择

阅读带给我们思考的同时,也加深了自我认知的开放性。

(2)多和朋友聚会,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

心理学家荣格曾讲过:人类对自己的了解,宛如暗夜行路,要了解自己,就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

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必定少不了朋友这个环节。

为了获得一个更全面、准确的朋友眼中的自己,我们需要了解生活中各方各面的人对自己的看法。

伴侣,朋友,亲人,同事……日常生活中,多和他们聊天,持续了解他们对于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能有效地降低“自我服务偏差效应”所带来的认知偏差。

虽然他人的意见是自我认知的重要部分,但一定要以综合权衡的思维去判断,切勿全面听信。因为有些评价是属于“恶意的指责”,有些评价是属于“善意的谎言”,这些情况难免会发生。

(3)创造性解读人生经历

一个人的内在自我的形成,是受生物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共同影响的。

生物性因素指的是基因遗传、儿童经历。社会性因素指的是家庭、教育、社会经历等一系列环境影响。

如果要获得一个全面的自我认知,必定要回溯我们的人生经历。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Alfred Adler认为,同一种经历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自我的形成所受到的束缚不是我们所处的环境,而是思想。

那么,针对我们过去的故事,进行不同角度地创造性解读,能够使我们加深对过去自己的理解,影响我们的人生态度,从而全面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真正渴望的事情。

(4)保持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的习惯

养成反省自身的习惯,能够让我们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不断动态调整和优化,其实也是一次次与自身对话的过程,这是最能直接感知自身内心的有效方式。

最后,希望你在了解自己之前,一定要形成一个惯性思维——自我认知是一个动态结果,是需要长期去观察积累的,绝不是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就能解决的事情。

美国心理咨询博士 Eric Maisel 曾这么解释过

自我认知的一个方面就是认识到自己的智慧,清楚自己与身边的人多多少少有些差异,能感觉到不同于他人的长处、差别、悔恨、奇妙、烦恼,这种差异感是一种持久的自我感受。

因此,认识自己就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不断地自我对话、自我怀疑来了解真实的自己。

所以希望你能坚持不懈地去实践各种加深对自己了解的方法论。

就如刘同在《谁的青春不迷茫》里说的一样

谁的青春不迷茫
谁的青春不迷茫

多花一些时间了解自己,少花一些时间在应付他人身上。

因为最后,能够给你提供最有利帮助的人,除了你自己,没有别人。

芒格学院
芒格学院

愿你在探索智慧的路上走得更远~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