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需要建立知识体系?

为什么喜欢学习知识的人,都渴望建立一个知识体系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做很多事,其实是不需要体系的。比如我们不必把所有食物尝一遍,才决定吃什么东西;去一个新城市,也不必把整个城市街道弄清楚才出门。

但是为什么喜欢学习的人就都渴望建立知识体系呢?归根结底四个字:复杂决策。

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都是简单问题,可以通过线性思考来决定的。比如你路过一个水果摊,买还是不买,那尝一个就知道了。“好吃”→“买”,“不好吃”→“不买”,这就是简单决策。路过一家餐馆吃饭,看看店面和人气不错就进去了,这也是简单决策

生活中的事,为什么多数都是简单决策?

其实是因为你身后的社会秩序帮你解决了大部分“不确定性”,你不用担心餐馆会突然遭受恐怖袭击,也不会担心卖水果的小贩会骗你。

复杂决策时代

但如果我们去探索陌生领域。面对复杂问题比如你如何创业?如何去做投资?如何去寻找人生意义?

这些问题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需要你自己解决。比如创业,你需要关心产品定位、如何营销、团队管理、市场竞争等等因素,甚至还要考虑政策因素,避免错过大势。

所有这些因素组合起来,才能决定你的创业路径。这就是复杂决策,这时你就需要一个体系。如果把知识体系比作地图,普通人在城市穿梭不需要地图的,而少数人就像是在丛林探险,那肯定就需要一张详细的求生地图。

复杂问题的线索千头万绪,处理起来非常困难,我们需要掌握能够从复杂中洞见结构,找到关键问题,直至要害,而这正是需要知识体系发挥重要价值的地方。

二、那么,该如何建立知识体系呢?

核心步骤有三个,缺一不可。

建立知识体系
建立知识体系

1、广泛收集启发性知识

知识体系的建立路径,应该是由点到面,最后构成系统,刚开始从广度去摄入知识,而后从某一个纵深去建立框架,最后又根据框架填充和丰富整个知识体系。

为什么第一步需要从广度去摄入知识呢?原因有两个:

一是因为知识体系是一张网,没有足够的知识点,是很难形成网状的。
二是知识点需要不断验证,必须通过大量输入。相互之间才有连接和验证。

在第一步中,主要的任务就是收集启发性知识,就是你看到一个知识,有一种“原来是这样啊”的感觉,一般来说,一个启发性知识是由两部分构成,即理论+案例

比如“人为什么会有情绪呢”,其实情绪是人脑系统的“快捷方式”(理论)。
比如我们爱吃甜食,吃到甜食会愉悦,那是因为甜食的热量高,能帮我们补充能量。再比如恐惧,看到老虎,转身就跑,是为了躲避危险,原始丛林中如此复杂,我们必须要产生许多人脑“快捷方式”来帮我们迅速作出反应。(案例)

有些知识的理论部分更有启发,而有些知识的案例部分更好,会更贴合实际经验。

搜集启发性知识最重要的,是今后可以搜索和随意调用出来。尤其当你有几千上万条信息时,你得思考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

比如我的办法只有两步,就足以保证我可以想起其中任何一条信息:

1、一句话概述理论,比如刚刚说到的“情绪是人脑的快捷方式”,这里最好用自己习惯理解的方式表述。
2、贴上标签进行分类,上面的标签肯定就是“情绪”,以后我在思考所有关于“情绪”相关的话题时,下意识就可以调用了。

实际上,当启发性知识越来越多时,你的大脑都不自主去把各种知识联系起来,这就是我们的第二步了。

2、深度建立一个个知识框架

第二个步骤就是当你知识有一定积累后,你就需要在某一个领域,深度建立一个框架。比如我一直对认知心理学很感兴趣,之前也精准理解了很多诸如“元认知”、“神经可塑性”、“三重心智模型”、“心理表征”等大量知识点,不断和自己的经验融合贯通,大致建立一个认知心理学的框架结构。

还是强调,先有知识点,后建立框架,这个过程就像你听一首歌,反反复复对句子都很熟悉了,有一天想把歌词全部记下来就很容易。知识框架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需要你用到“奥卡姆剃刀原则”——即如果你在同一个问题上遇到多个不同版本的解释,选择最简洁实用的那个。

在知识框架建立的时候,是需要建立在大量知识储备和理解基础上的。这一步的核心原则是对大量知识点不断组合和拆分,你可以想象这是一个玩乐高积木的过程。你可以参考别人的结构图,但最好亲自组装一遍。

就像我在读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时,每遇到新的概念,头脑中就会自动跑一遍黄金圈法则(2W1H)——即这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我该怎么用?这样一个简单的知识结构就产生了,后续可以按一定逻辑,和其它知识点产生联系。

三、最后形成知识体系——深挖和重构知识之间的联系

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

第一步收集启发性知识,其实是你在收集各式各样的乐高积木块。
第二步建立知识框架,则是用积木块搭建一个一个小的结构,比如小房子、一座桥等。
第三步形成知识体系,则是在各种结构和知识点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巨大的乐高城市。

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
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

最后一步又回到广度了,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体系才算真正形成,但乐高城市的扩张最好基于之前建立的知识框架。这个过程也很像一棵树,在树干基础上开枝散叶,所以很多人,比如埃隆·马斯克把自己的知识体系称为知识树。

一个“乐高城市”或一棵“知识树”该形成什么样子,这是随机演化出来的,每个人都不一样。但这个过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形成输出。

我见过很多讲学习效率的文章,都会把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搬出来。也就是输出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学习知识,如果能够输出,大致可以掌握90%以上。

学习金字塔
学习金字塔

但却从来没有人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一定要输出呢?原因来自这五个字,重新结构化。

所谓知识,无非就是对文字排序。大家写过论文都知道,知识点都是别人的,论文的价值就在于你如何对这些知识进行综合排序。这就像乐高的积木块原本价值不大,花钱就可以买到(很多知识还不用花钱),但如果你组合成一个独一无二的乐高城市,这个价值就很大。乐高公司说不定会出上万美元购买。

输出知识就是一个重新结构化的过程。

比如写作就是重新组合知识材料,创业就是重新组合你的想法、资源配置以及各种能力。很多人以为学习就是为了记住更多知识,这是对学习最大的误解,多数人学习效率之低,正是源于错误的认知。

唯一正确的方式,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深挖和重构知识之间的联系。

比如我十分想弄清楚“人的记忆机制”这个主题,就涉略过广泛的相关知识。不仅能深刻理解还应用于自己每天的学习生活中,这样经过自己重组内化的知识结构是极其牢固的!最后总结一下!其实建立知识体系没那么难。最有效的方法从来都是简单的。

记住最重要的三点:

1、广泛收集启发性知识(乐高积木块)这个过程,可以建立或加入社群学习,大家用指数级速度来成长。

2、搭建小结构,即深度建立一个知识框架。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主题学习——即以问题为导向整合相关知识来学习。

3、构建知识体系(乐高城市),核心是输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写作,当然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建自己的体系,这是个奇妙的过程。

未来,我们面对的问题会越来越复杂,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核心关键在于,从问题出发,建立基于跨学科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看完这篇分享,相信你会对知识体系的底层逻辑和练习方法有一个比较清楚全面的认识。

芒格学院
芒格学院

愿你在探索智慧的路上走的更远!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